写字背诗歌 Vs 画画游戏唱歌,这两家幼儿园你选哪个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,一起科学轻松育儿
大J的话
我之前分享过自己给小D选择幼儿园时看重的三个标准,戳->选择美国幼儿园经历|我问了哪三个问题让园长称赞不已?里面提到了美国幼儿园有两个非常主流的分支,以玩为主(Play-based)和以教为主(Academic-based)。经过自己的一番调查研究,实地考察以及询问小D在纽约的认知老师意见后,我决定送小D去以玩为主的幼儿园。
其实,我公号分享过很多关于玩耍的文章,也都提到过,孩子是通过玩进行学习的。但到了选择幼儿园这个节骨眼上,我是有点犹豫的。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,既然目前这两个类型的幼儿园是主流,那在不全面了解情况下就不该一棒子打死,而该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。好吧,说实话,我也是个普通妈妈,想象一下小D没上小学就可以认识很多字、可以拼读出一些单词,甚至可以写出数字的情景,我也挺激动的。所以呢,为此花了不少时间看资料,正的反的都看,我需要有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来作出这个决定。
应该说今天这篇很主观,教育这件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。我始终觉得我们每个人的眼界都有局限的,我当下的每个选择也许过了一两年想法就会不一样。但我不会后悔,因为当下的每个选择都是基于我现在的见识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所以呢,分享这篇也希望大家可以批判性看待,我的选择一定不是“标准答案”,但希望可以给你一些思考,从而帮助你作出更加合适的选择。
抑制今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
美国北弗罗里达大学曾经做了一个研究,考察160位4岁的孩子,他们之前分别去了以教为主、以玩为主和两者结合的幼儿园。刚刚进入小学时,这160位孩子的学习成绩差距并没有很大(当然,之前上以教为主幼儿园的孩子成绩要稍微好一点),但是到了四年级以后,就发现所有上以教为主幼儿园的孩子的成绩都普遍开始下滑了。
我以前工作一部分内容就是调查研究,因此我知道仅凭这样一个小样本的调研要轻易得出哪种幼儿园更好,太过草率了。但至少,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一个研究里得到一些启发:过早开始进行体系化学习的孩子,没能体会过被好奇心驱使的情况下去学习的乐趣。于是,当学业日益繁重后,他们缺乏求知欲自发地去学习攻克难关。
中国有句古话叫,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,说的就是小时候很聪明,长大了未必有才华。把这句话运用在今天这个话题是非常恰当的。上“以教为主”类型幼儿园的孩子,在一段时期内一定会比其他同龄孩子显得更加聪明,毕竟他们可以提前学会很多我们认为“聪明”的才能:认字、写字、背诗歌等等。但是,很多时候这种小时候的聪慧是以牺牲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代价的。
教学的方式不是孩子最有效的学习方式
我们成人绝大多数的技能掌握都是通过他人教学而来的,而且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也都是以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的。按照我们大人逻辑看,“以教为主”是非常合理的,似乎早点开始并没有什么不妥啊?
心理学家ALISON GOPNIK指出,学习的模式有两种:自己探索过程和掌握他人探索的成果。教孩子的方式就是就是让孩子掌握他人探索的成果,但是却剥夺了探索的过程。这种方式对于大部分成人来说是特别有效的,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更加结果导向,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”,因此我们会学的更加有效。
但是这样的模式对于孩子来说却不是最佳的,他们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,这种旺盛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自己去了解问题、发现问题
解决问题。对于孩子来说,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大人的引导下,自己进行探索。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作,“辅助式探索”(Guided Discovery)。
想象一下孩子是怎么玩玩具的,每次我们大人刻意去教她,却总感觉怎么都教不会。但是,如果我们让她自己进行探索,同时恰好一旁有其他孩子或者大人也在玩,孩子很快就会自己发现如何玩了,而且很多时候他们还会给我们惊喜,自己发明很多新的玩法。这就是“辅助式探索”最好的一个例子。教育,应该是火种,点燃孩子内心的那把火,激发孩子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关键。
“以玩为主”的幼儿园反而能学到更多
我拿着这些道理去说服我父母,然后我爸爸就问我了,既然这也不用学,那也不用学,你花钱送她去幼儿园干嘛呢?这是我们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想法,以为学习只能发生在课堂,以为学习只是学习知识。其实孩子从玩中不仅可以进行学习,而且可以学到更多,但前提是需要有所引导。
这也是我在考察幼儿园时特别看重的,尽管是“以玩为主”的幼儿园,但也绝对不是纯粹的(傻)玩,而该结合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,有意识地进行引导玩耍。不用刻意去教写字,但是会提供画笔、颜料帮助孩子在玩中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;不用刻意去背诗歌,但是每天都有集体活动一起唱歌读绘本潜移默化;不用刻意去认字,但是很多玩具上都印着字母和数字,如果孩子感兴趣,老师也会告诉她们。没有从上至下的灌输教学,所有的学习都发生的自然而然,以孩子兴趣为导向。
而最关键的是,孩子还能学到更加宝贵的人生技能。当无法搭起积木塔时,她是如何解决问题、寻求帮助的;当一起玩游戏时,她又是如何鼓励他人、团队合作的;当老师要求大家进行集体活动时,她是如何进行自我管理、听从指令的;当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,她是如何解决协商的。这些绝对不是大家乖乖坐在一起学知识就可以学到的,这些一定是在和小伙伴、和老师的互动中学到的,而最好的互动就是玩耍!
现在的快餐文化让我们不经意地把教育也功利化了,导致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去催化孩子的成长。但生命本身有自己的规律,孩子就是慢慢长大的,这个成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,是不能够“催化”的。
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,但当我们身处的整个大环境都是特别焦虑时,要真的做到很难,我也一样。记得几个月前我最纠结的时候,老公说了一句话,“你自己想想啊,你当年找工作,会在简历上写3岁就认识500字这种吗?”特别简单粗暴的一句话,倒也让我突然释然了。的确,很多当下纠结的孩子教育问题,如果我们把它放大到整个生命历程,是不是都会豁然开朗呢?共勉之!
参考资料:
http://ecrp.uiuc.edu/v4n1/marcon.html
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05/01/16/education/edlife/how-we-learn.html
http://blogs.babycenter.com/mom_stories/early-instruction-makes-kids-dumb/
《Mind in the Making》by Ellen Galinsky
http://stayathomeeducator.com
http://www.cmec.ca/Publications/Lists/Publications/Attachments/282/play-based-learning_statement_EN.pdf
大J叨叨叨:
今天写这篇时自己特别有感慨,随着小D的慢慢长大,教育问题浮上了水面,很多曾经特别认可的一些理念,真的遇上了我也纠结的。教育不像小时候的喂养问题,我可以非常坚定地和大家说,这是美国儿科协会给的建议,这是小D在纽约的儿医给的建议,这是科学。教育,真的就是“因材施教”,教育也是每个家庭的个人选择。
之前也犹豫过这样的文章是否要分享,决定发出来的原因是,觉得自己的这个公号就是见证我和女儿成长的历程,而我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妈妈,你们有的纠结我都有。我的这些心路历程和思考内容,也许不一定完全正确,但希望可以给你们一些启示。
推荐阅读
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
Time-out|还在用这个方法管教熊孩子,你已经out啦!
大J,坐标纽约,曾经知名外企经理,现全职妈妈。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,没有理论翻译,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。
微信公众号:大J小D(jiayoubaobao2015,加油宝宝的拼音)
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,我原创的百篇育儿心得文章一网打尽!